编者按:近段时间以来,东莞市通过统筹实施“四大工程”、“十大行动”,推进镇村文明创建上台阶。在莞召开的全省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座谈会对东莞的做法与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10月30日出版的《经济日报》在第8版以《让村镇“精而美”“特而强”》为题报道了东莞的具体做法,本报今日特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日前,广东省召开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狠抓根本,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以市、县、镇街、村居四级文明联创为带动,打造“精而美”“特而强”的美丽小镇、美丽乡村。
10月18日,广东省文明委在东莞市召开全省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座谈会。无论是在考察现场,还是在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均对东莞市近段时间以来通过统筹实施“四大工程”“十大行动”,推进镇村文明创建上台阶的做法与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文明委主任慎海雄提出要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狠抓根本,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要重心下移,以市、县、镇街、村居四级文明联创为带动,打造“精而美”“特而强”的美丽小镇、美丽乡村。
“在文明创建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抓文明创建就是抓发展、抓形象、抓民生、抓作风、抓生产力,只有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如是说。而横沥镇田头村村民陈日牛则发出这样的感慨:“真的没想到,文明创建惠及到横沥这样的小镇、田头这样的村庄。”
长期攻坚,百日解难,东莞基层文明创建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一直在路上。
乡村与城市对标
地处珠三角东岸的东莞市,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取得了双丰收,成为一个闻名海内外的制造业大市,同时也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但是,我们在镇村建设中,软、硬件方面都还存在短板,需要提升,特别是在基层文明建设方面。”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新潮说:“由于东莞具有特殊的行政架构、特殊的城乡结构、特殊的人口结构,加上过去我们思想认识不足、标准要求不够高,导致文明创建中存在市区与镇村双重标准、一高一低的突出问题。”
东莞 “三个结构”有何特殊呢?潘新潮进一步解释道,第一是行政结构方面,东莞是地级市直接管辖镇街,中间没有县区,所以走出中心城区,就直接到了镇村,看不到综合水平较高的县城;第二是城乡结构方面,东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走的是市镇村组一起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路线,形成了城乡之间差别不大、界限不清的特点;第三是人口结构方面,东莞目前外来常住人口超过70%、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人口超过70%、30岁以下的人口超过70%。这些因素长期制约着东莞迈向高水平的城市化进程。
面对自身正在谋划更高水平发展的奋斗目标,东莞提出“以市区要求抓镇村、用市民标准育农民”,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镇村文明创建升级,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全市域覆盖。
古村与旧街换装
超朗村,是茶山镇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该村现有面积3.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3000人,外来人口约1万人。近年来,该村借东莞全域文明创建之春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已变身为城镇化建设的示范村。
秋日的下午,艳阳高照,却也凉风习习。记者走进超朗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只见许多老人在日间养老室看电视,拉家常;在“残疾人庇护工场”里,治疗师正在耐心地为有腿疾的村民指导康复训练;在“青少年活动室”里,多名社工正和放学回来的孩子做剪纸手工。“这个集生活、服务、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中心,过去是村内的旧市场和旧饭堂。村里先后投入了320万元,修建和平时的运营费用都由镇、村两级负担。”中心负责人介绍道,中心运营以来,服务成效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除了这个中心,我们超朗村还有一个志愿服务站、一个示范市场、一个主题公园、一个文化礼堂、一个节日品牌、一批文化墙绘、一套村规民约、一套家风家训、一支文艺队伍。”村民麦阿姨掰着手指数着说:“有了这‘十个一’,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就没什么差别了。”
展露新容的何止古村落。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经过创建、整治,茶山站前路至茶兴路路段这条十里老街,有了不同的“味道”。
从东莞火车站走出来,整洁有序的站前路,让人眼前一亮:两边墙体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十分显眼。不远处,泽景体育公园里一片绿树红花,早已不是“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闲置地。
“过去是脏乱差,看不见老街记忆,只看见让人心烦的乱象。”在茶兴路经营一家五金店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这条道路通过旧墙改造工程已经成为集“生态、文明、展示”为一体的文明创建示范街道,“现在生意都好做了很多”。
环境与文化融合
秋风起,横沥镇瑞康花园小区依然绿意盎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栏和宣传标语十分醒目。走进小区综合服务中心,70平方米的阅览室窗明几净,4000多册藏书成为小区居民的“知识粮仓”。住户刘慈苑说,每天走在小区里,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宣传栏,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心灵,让大家感受文明氛围、养成文明习惯。
“以前有人随地扔垃圾,但现在很少见了。社区党员天天带头捡垃圾,居民也不好意思乱丢了,还主动给物业部门建议增设垃圾桶……”全国人大代表曾香桂是横沥镇瑞康花园小区的物业管理负责人,说起小区卫生的改观,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据了解,通过4个月的整治提升,该镇市民乱扔垃圾、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市民素质不断提升。
当然,市民的素质提升也是一个管、教、养三结合的渐进过程。近年来,横沥镇在推进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的过程中,着力从改善村居的基础设施工程延伸到居民生活习惯的转变,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在近期环境整修过程中,横沥镇注重导入人文因素,期望以良好的环境与文化底蕴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例如,位于东引河横沥中心区段的“一河两岸三公园”工程就闪烁着诸多文化亮点。河岸两边的景观围绕该镇“小城大爱”、“百年牛墟”、“活力横沥”、“友善和谐”等主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横沥本土特色文化元素,增设了雕塑、石景、墙绘浮雕等景观,提升了“一河两岸”人文内涵。
基于横沥镇的成功经验,广东各地在打造文化景观时强调要坚持“以景铸魂”,运用汉字、诗词、楹联、典故、家训等文化内容和雕塑、墙绘、石刻、书法、剪纸等技艺,将地方民系文化、地名物产文化和新时期广东人精神艺术性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等景观建设之中,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和教育。 |